建设新农村湖北刘镇村老袁种菜收入翻番的奥秘_[资讯&]肖蒲桃属
【建设新农村】湖北刘镇村:老袁种菜收入翻番的“奥秘”
武汉市郊的刘镇村是一个传统的蔬菜种植村,在政府统一规划下,过去单打独斗的村民通过连片经营的蔬菜基地,找到了增收的新门路。
刘镇村村民袁耀东田里的豆角已经成熟了,老袁说今年又是个好收成。
村民 袁耀东:我这一亩地可以产3000多斤,这一亩地要抵得上过去五亩地的收入。
同样是这块地,五倍的收入是怎么来的呢?
【记者现场】这条路是村里刚修完专门用来把蔬菜运出去的蔬菜路,距离这不到两公里就是通往武汉的高速公路,但是以前由于大家都是分散经营,谁也没有能力把这条路修起来,所以很多年就是因为这两公里的距离,村民们的菜摘下来很难运出去。
村民 袁耀东:(有一天)我摘了800多斤,我是分三趟挑出去的,(第三趟时)扁担断了,当时我们定的是五毛五一斤,等我第三趟(换了扁担)再送去的时候,他(菜贩子)只给四毛。
正是看到这样的问题,武汉市把郊区几十个蔬菜种植村整合成蔬菜种植基地,政府投资修建乡村公路,改造灌溉设施。
村民 袁耀东:(现在)我们这里摘下来以后,马上2、3个小时就可以运到武汉去,比较新鲜,价格又好。
让老袁更加高兴的是,蔬菜基地建成后,省城的专家会定期来传授新技术。如今,老袁田里的蔬菜品种由原来的五花八门精简为现在的三种,单产却从过去的亩产不到1000斤发展为现在的3000多斤。
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道办事处主任 张火金:根据我们的初步测算,政府投入蔬菜基地1000块钱,可以带动每户农民每年的增收达到四、五百块钱。
(现状)
目前武汉市郊区已形成十万亩优质蔬菜种植基地,建立了上百家蔬菜深加工企业,一条由“农户+公司”组成的蔬菜产业链已经形成。
(心愿)
村民 袁耀东:我的心愿就是学习电脑知识,在网上查信息,掌握市场信息,把我的菜卖得更好。
(展望)
未来几年,湖北省将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,在全省逐步建立以粮食、蔬菜、水果、水产等为主的九大农业产业带。